发布时间:2021-01-22 17:08:17 阅读量:243 作者:星儒
去年下半年,室友阮云锑和班上几名男生,特地跑了数家西服店,打算“团购”求职西服继续教育不达标。但看到成套西服价格动辄数百元,几名男生垂头丧气地回到学校。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徐啸寒 大学生记者孟滢)这是一套黑色西服,售价500元,但却有10个“主人”。这些穿着它的大学生“主人”,精神抖擞地出去找工作,有的已找到了工作,有的已达成了意向,于是,这件西服被称为班上男生的求职“福衣”。
这件衣服真正的主人,是武汉科技大学国贸专业大四学生晏亮。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晏亮开心地表示:“能为同学求职增加点亮色,也不枉我当初买下它了。”
缘起:买不起服装,一件西服轮流穿
这套“福衣”是晏亮前年寒假时在老家买的,“当时想到马上大四了,要找工作,得准备点正式服装,于是花了500多元买了它。”但晏亮在学校里只穿过一两次,“西服太正式了,感觉与自己身份不符,就一直挂在衣柜里。”
到了大四,晏亮并没有去求职,因为他打算回老家考公务员。不过,班上15个男生,除了几个考研的外,大家都开始张罗起求职的事情来。为了给面试官一个较好的印象,不少男生都希望能穿上一套西服。
晏亮听说了,马上想起了自己衣柜里尘封的“行头”,对室友阮云锑说:“你们试一下,合适的话,可以穿我的去找工作。”
彩头:室友穿“福衣”找到工作
阮云锑穿上晏亮的西服,正好合身。不仅如此,晏亮还将西服的配套“设施”——衬衫、领带、皮鞋等,一并慷慨地借给阮云锑。
“穿上去参加招聘会,感觉特别精神。”阮云锑每次参加招聘会回来,立马就将西服整理好挂在衣柜里,并将衬衫洗干净。穿这套西服究竟参加了几场招聘面试,阮云锑已记不大清楚了,“至少有五六次,我感觉这套西服给我带来了好运气。”阮云锑打趣着说。如今,他已与武汉金牛管业签下就业协议,成为班上最早落实工作的男生。
珍惜:每个借衣者都会把它整理干净
今年1月,晏亮提前放寒假回江西老家备考公务员。临走前,晏亮特地把西服从衣柜里拿出来,交给隔壁寝室一好友保管:“你们若需穿着去面试,就尽管穿。”
晏亮有套随时可借的西服,阮云锑就是穿着它“搞定”了工作——这个消息在班上男生中间不胫而走。顿时,晏亮的西服、衬衫、领带和皮鞋,成了求职男生的“抢手货”。“大家每次穿了后,都把西服清洗整理了再挂到晏亮的柜子里,每次见到那套西服,都感觉是新的一样。”班长彭小华说。如今这些男生中,已有两人签订就业协议,另有几人也定下了工作意向。
“除了几个考研的同学,和个别像我这样体型不符合的,班上其余上10名男生基本都穿过他这套西服,穿后都会将服装整理干净。”同班同学潘晓东说,“我后来自己买了套西服,也是为参加工作专门买的。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买套西服的费用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
相关链接
求职成本人均2000多元
华中人才市场去年对数千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2009年毕业生求职成本大幅上升,平均花费2000多元。求职成本主要来自服装、简历费用和外地求职时的“差旅费”。
“山寨录取”也出现在手机短信上继续教育不达标。有媒体报道称,王先生近日意外收到一条短信“恭喜您的孩子被广州航天科技学校录取”,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先生的孩子才两岁。后来得知,该校将录取信息交给一家信息群发公司,再发送至30岁到60岁的人,进行“大海捞针”似的招生。群发短信进行招生已成为某些学校私底下采用的方式。8月2日,记者暗访了东圃大马路某短信公司,并获得该公司的“短信方案”。方案称,他们可以选定潜在客户的范围(如地址、年龄段、消费能力、车主、业主等)进行短信广告的投放,如果要取得最好的效果,该公司建议预存50万条短信分4次发送,如此算来,为了招到少数考生,成千上万的人将被“山寨录取”。
这里的“技巧”主要指基本方法。由于每一学习个体的状况不同、每一类试题的特点和规范具有差异性。因此,从识记方法、训练方式、时间安排、重点难点的选择,到试题答案的组织,都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人就主观性试题答案的组织技巧,以政治常识的分析说明题为例,作如下归纳(请参考文末图2):
2、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教育展期间,还提供了一些专业的咨询服务,如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留学回国派遣落户、就业报到等,可以利用好这个获取官方信息的机会继续教育不达标。
3.城管部门负责管理建筑工地夜间噪音污染和不规范的夜宵摊,建筑工地如果没有《夜间施工许可证》,在当晚10时至次日早上6时施工并产生噪音污染,市民可拨打城市管理热线电话12319。4.市民碰到噪音污染问题,也可直接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由该服务平台派发至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记者 聂映荣)
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6人,初中不超过50人,普通高中不超过56人。严禁公办学校以改制名义举办“校中校”,严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以集资入股等形式参加民办教育机构办学。
给少数“吃不饱”的学生讲拓展内容,让部分“吃得快”的学生提前学习新知识,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少数优秀学生因“吃不饱”而超前学习的个别行为,如今已演变为一支浩浩荡荡的“集体超车”队伍。一位初中老师透露,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到了如此程度:不仅好学生提前学新课,一些中游的、甚至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超车”!
“山寨录取”也出现在手机短信上。有媒体报道称,王先生近日意外收到一条短信“恭喜您的孩子被广州航天科技学校录取”,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先生的孩子才两岁。后来得知,该校将录取信息交给一家信息群发公司,再发送至30岁到60岁的人,进行“大海捞针”似的招生。群发短信进行招生已成为某些学校私底下采用的方式。8月2日,记者暗访了东圃大马路某短信公司,并获得该公司的“短信方案”。方案称,他们可以选定潜在客户的范围(如地址、年龄段、消费能力、车主、业主等)进行短信广告的投放,如果要取得最好的效果,该公司建议预存50万条短信分4次发送,如此算来,为了招到少数考生,成千上万的人将被“山寨录取”。
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6人,初中不超过50人,普通高中不超过56人。严禁公办学校以改制名义举办“校中校”,严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以集资入股等形式参加民办教育机构办学。
不少教师虽然在产品研发等方面有所贡献,但由于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权威论文发表论文数量这个“硬指标”的限制,造成“有功无名”的情况。对此,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也认为,尤其是工科跟应用学科等较为特殊的学科。